10月27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大理落下帷幕。会上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已突破4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学源表示,2024年至2025年,海外体育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户外运动逐渐从科考的小圈子走向被更多人熟知的大圈子。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列为帕拉卡桑正式启动项目,成为我国户外运动规范发展的里程碑。
“当时,公众对户外运动的认识模糊,甚至将“户外运动”等同于“户外运动”。很多知名户外品牌只有小店,产品以功能性为主,设计比较粗糙。 ”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梁强见证了中国户外运动这20年的发展。他表示,相比户外运动历史悠久的欧美国家,中国户外运动“还很年轻”,但近10年来政策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变化,赋予了户外运动不可忽视的市场活力。
现在,部队外来人口大幅增长,户外装备也从“实用至上”走向“时尚功能”。同时也成为年轻人“山地时尚”的标签。玩法也从“难吃”模式拓展到“平躺”漂流、星空sk露营等多种形式。 “零基础的人也能找到合适的项目。”梁强表示,“政策组合已经到位,而且日益细化,从行业整体延伸到漂流、桨板等垂直赛道,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启动,各地区对户外运动产业高度重视。梁强表示,目前很多省(区、市)都推出了户外产业专项规划或年度行动计划。 “政策的传导性越来越强”,这让他对行业前景感到高兴:“户外运动正在从‘有没有’转变为‘有没有’,我们已经开始了黄金发展期。”
儿童和成人成为户外运动的主要消费者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出口潜力户外运动市场得到有效释放:截至2025年6月,我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已达33.5万家,仅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就超过2.4万家,体现了市场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4月上旬,我国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突破4亿。从消费群体来看,年轻人和老年人一直是户外运动的主要消费者,其中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且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
不同年龄段的偏好呈现出明显的区别特征。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指出,滑翔伞、无人机体验等航空运动、冲浪、潜水等体育运动占比较多25-34岁群体的参与度高于50%,20-24岁群体的参与度更高。徒步、露营等山地运动以及滑雪、冰上运动在35-44岁群体中占比超过50%。
从消费城市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领跑,二线城市紧随其后。从消费项目来看,冰雪、山地、水上运动参与度较高,马拉松、骑行、铁人三项、滑雪、漂流等。此外,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以及“夜经济”下的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正在成为新的顶级消费业态。
《报告》显示,2024年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9700亿元,体育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4386亿元。 2024-2025冰雪季节,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2.56亿人次;到2024年,全国体育运动参与人数将突破1.2亿人。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立军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报告》显示了当前户外运动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潜力有效释放,区域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产品供给丰富多样,产业整合有序推进,重点项目突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他还表示,我国户外运动参与的数量和质量还有提升空间。 “我们目前的外部参与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亿,但是你们参与的数量发达国家大概是50%-70%,所以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发展潜力很大。”
周立军认为,安全教育是参与户外运动的关键环节。 “有的人没有户外运动技能,但不肯放弃;有的人有户外运动技能,但不懂得保护绿水青山。这一切都体现了户外教育的紧迫性。”
“早些年,户外登山的参与者大多是‘自己玩’的小众爱好者,注重专业性和挑战性。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为了卖场景、卖体验、卖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注重运动特性之外的功能拓展。”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张晓林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面对当前户外行业的现状规模小、盈利难、品牌弱,新时代户外运动需要“发展逻辑”。 “目前大家都注重外部活动的‘情感价值’,但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这种情感的重要性,并警惕盲目认同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年轻人“入局”重塑户外运动生态
在年轻消费者的推动下,户外游乐正在向大众化、休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周立军说:“年轻人喜欢变化,户外运动也应该改变。比如旗式橄榄球、瑜伽桨板、混合飞盘等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颖的体验也是吸引年轻人的有效方式。
观看翼吉特飞行表演是云南昭通大山包景区必看的活动——现在通过VR模拟器和风隧道训练设备,普通人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winguit飞行和跳伞的美妙。 “这款模拟器利用VR眼镜,真实再现了职业运动员的整个飞行过程,从起飞到降落,每个人都可以愉快地体验winguit飞行的刺激。”爱之翼低空飞行基地工作人员徐宜佳表示,航空基地现有的飞行设备为想要体验极限运动但又不敢轻易尝试的游客提供了安全的选择。
徐宜佳说,这些设备今年投入使用后,很快成为景区的新亮点。假期期间每天约有一百人体验模拟器,“尤其受到青少年的青睐”。 2025年暑期数据显示,景区接待游客6.11万人次,收入43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4%和32.7%,h人均消费700多元。
年轻的跨境从业者也在改变户外运动的方式。告别北京加班的职场,2000后设计师冯宇奇“逃”到大理生活,与几位同样来住的伙伴合作马术自然教育项目“穆斯特野马俱乐部×种子猎手”。项目成员覆盖80后到00后,包括马术爱好者、艺术学生、孔子学院教师等。 “每个人都因为对自然和运动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
在他们的户外场景中,马术是连接人与自然的载体。 “体验就是在山里骑马,在骑行过程中收集植物种子和水果,然后创作手工作品。”冯玉琪举了个例子,“直接给孩子解释骨头的来源是抽象的,但当他们看到一棵30米高的树和它的马时那些人,他们会有一个直观的概念。”
很多年轻人都会进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李源在发布《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时表示,2024年登山户外运动产业参与者中,学校学生和民营企业工作人员比例较高,且大多数运动经验不足一年。 “再次证明,我们户外运动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李源指出,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群呈现两极分化。 “超过30%的参与者拥有10年以上的骑行经验,而近20%的参与者是初学者,尤其是在校学生。”他强调,“学院的学生有很强的体力和体力,已经准备好接受新的教育。””因此,高校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在大学期间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进入社会后就可以成为单位的外部骨干。”不过,高校户外俱乐部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李源说,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户外运动。 导师。 “如果学生一味依靠热情去参与,风险就会突然增大。”
李媛发现,教育部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包含了与体育相关的户外项目。例如,吉林体育学院设立了全国第一个航空运动本科专业。他预计,“在政策利好下,更多高校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外来人才的培养”。未来都是专业人才。”冯玉琪和合作伙伴的创新模式也遇到了困难。“马匹需要非常娇嫩的护理,养护成本很高。 “草料供应不稳定的时候,我们每天要骑两次三轮车。”他笑言,自己是一匹“马牛”,要应对马匹保养、租赁费用、政策执行等诸多现实压力。但他能感受到政策对户外运动的支持。“顶层设计的变化很明显,到基层落实还需要时间。”我们正在更多地与村干部、村民互动,希望看到积极的变化。”
中国品牌出海也传递文化价值观
“欧美仍主导全球外部市场结构,但中国是一个潜力市场。2022年至2027年,电商平台外部产品用户数将增长,用户基数将接近1。到2027年将达到750亿。”高夫户外创新执行主编朱童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庞大的线上销售潜力和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为年轻户外品牌建立了“海外”优势,给了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
朱童举例说,椒霞tatak以防晒起家,依靠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通过推出轻量化产品成功打开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气温高、湿度大、紫外线强、蚊虫多,因此消费者对防晒和轻便装备的需求强烈。”正是场景的精准定制,让角下产品成功覆盖新加坡、泰国、老挝、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另一个例子是穆高地。该品牌在浙江设有生产基地,在孟加拉国、越南也设有生产基地。通过生产在三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布局上,可以实现订单的敏捷交付。 “对外的策略非常明确:出口定位明确,三大生产基地协同;各种跨领域合作,比如与韩国品牌联名,打开日韩市场,塑造品牌的时尚基调。”
“融合国潮”也为“品牌出海”提供了一条路径。户外运动品牌伯希和此前曾与故宫合作,将中国元素带到伦敦时装周。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蒋依依表示,随着户外运动加速普及,消费场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市场正在从山区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移到我们周围的人。”突破时间界限的激情让国潮元素nts可以在很多场景中实现。最重要的是,“年轻人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了,他们希望通过带有文化符号的用品来展示伟大的传统文化和伟大国家的发展成就。”
在蒋依依看来,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正处于窗口期。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优势,以及跨境电商和数字渠道红利,为男士户外运动品牌出海带来了机遇。然而,文化差异和品牌认知壁垒、供应链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难度、日益复杂的合规和贸易壁垒、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等也带来了挑战。
“海外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品牌影响力和文化价值的传递。”蒋依依指出,符合国际标准是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关键。前提是更深层次的成功在于价值观的输出。 “环保、可持续、户外无痕是户外运动的普世价值观,这是我们进军国际市场的基础。”同时,建立情感联系也同样重要。 “正如实验室娃娃通过情感价值获得全球知名度一样,外部品牌也需要找到跨文化的情感共鸣点,让中国以外的概念能够被国际市场接受。”
本报大理10月27日电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梁旋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为铭记光影辉煌,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正式启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首届“艺苑”新疆国际摄影大赛“汽车杯”于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杜鹃海茶飘香,吴、吴、吴昆山镇三公山茶种植基地 吴、吴、吴、吴、吴、吴三公山茶厂 芜湖 安徽省市,千亩高山野生杜鹃花在绿油油的茶园里绚丽绽放。 2025年4月1日,山花盛开,进出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美丽的春天的花朵把古长城装点得五彩斑斓,就像一幅美妙的春天山水画。 2025-04-02 15:44 菜潮线改道长江 入淮河段恢复通航。 2025年4月1日,该船航行通过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江淮航道,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冬季候鸟禁航结束,菜(子湖)潮(湖)继续航行2025-04-01 15:40(湖)湖恢复航行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太湖之滨迷人春光,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复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生态良好,呈现出诱人的春天。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媒看变”活动圆满结束。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活动首届“百媒体视变”圆满结束 2025-03-20 10:14 首届“昭君杯”全国老年人合唱比赛在京启动 首届“昭君杯”全国老年人合唱比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金沙江大桥施工 2025年2月25日,工人们在新市金沙江大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施工现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 2025-02-26 15:41
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池乡月明村,大片梅花绽放,绚丽如红霞。游客和市民纷纷前来打卡,享受春天的欢乐和舒适。 2025-02-08 14:52 景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柱山风景区,英国歌舞、建瓯扛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让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弘扬伟大传统文化,丰富美丽地方的文化内涵和内容。游览质量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中央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美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游船、湖泊、蔬菜、高楼相互结合,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冬季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盐湖染红“硝酸花”景观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出现了独特的冬季“硝酸花”景观 山西运城盐湖。水面上的硝石花,形状各异,晶莹剔透,美丽极了。 2025-01-16 15:56
《龟兹》:穿越千年壁画的灵魂之舞。一个“行者”行走在茫茫沙漠中,隐藏着他那张无与伦比的脸。厚厚的沙下埋着一面“古镜”,上面布满了时间的裂缝。 2025-01-13 17:25 雪后森林银装素裹。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溜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迷人。 2025年0月1-09 15:24 关爱KA寒假公益行助力云南各族青年扬帆梦想。关爱KA寒假公益行助力云南各族青年扬帆梦想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吉大园旅游列车首发,游客在从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的生态田园,在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郎村,生态田园纵横线条清晰,冬日美景迷人。 2024-12-10 16:48 冬日美景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白族彝族乡岱子村,青山环抱,树木茂盛,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多彩苏州 2024年12月6日,苏州古城街头,一片片银杏走过去,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温室内一片忙碌,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
“年轻”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如何迎来“黄金发展期”
2025-10-28
